English

万里海天“追星”情

——记好军嫂蔡艳红和优秀国防科技干部张同双
2000-05-06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余晓葵 我有话说

苏南的四月,正是一年中最温情脉脉的时节。在解放军无锡101医院,身染重疾的军嫂蔡艳红也感受着社会各界温暖如春的关怀。一个多月来,在无锡、在南京、在苏北,好军嫂蔡艳红和优秀国防科技干部张同双这对年轻夫妻的动人故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日前,张同双所在的某国防科研试验基地政治部已做出向军嫂蔡艳红学习的决定,称赞她是“爱心献航天”的典范。

2月15日凌晨,病情恶化、昏迷不醒的蔡艳红被家人送到泗阳县人民医院抢救。蔡艳红的尿毒症已到了终末期,肌酐指标竟达到了2628微摩尔,是正常人的20倍,肾功能极度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恍惚中她仍不停地念叨:“千万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同双,他执行的是国家级的大任务。”

妻子病危的时候,张同双和同事们刚执行完“中星22号”卫星测控任务,他们的远洋测量船正返航在万里之遥的南太平洋上。

张同双一直惦记着病重的妻子,大年除夕前一天,他还通过船上的越洋电话向家里询问病情。老岳父心疼女儿,忍不住想把实情告诉同双,却被女儿拦住,只能含着眼泪说她“病情好转了”。

蔡艳红从心底希望丈夫能在身边,但她知道丈夫的任务出不得一点差错,早就跟家里“约法三章”──报喜不报忧。

1996年8月,蔡艳红即将临盆,张同双在海上执行“中星7号”卫星测控任务。蔡艳红难产,在泗阳老家,同双的哥哥用板车拉着她赶了30多里路上医院剖腹生下了女儿。蔡艳红嘱咐家人,只告诉同双当了爸爸的喜讯,不让他知道自己难产。一个月之后,从海上回来的张同双才知道真情……

蔡艳红人长得漂亮,又心灵手巧,船上的同事都说张同双有福气。

在苏北泗阳县,张同双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张同双3岁时没了父亲,家里一直靠政府的救济和邻居的接济度日。从小学到初中,张同双的学费一直被政府全免。1988年,张同双考上了重庆大学光电精密机械系。为供他把五年大学读下来,母亲不堪重负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家里欠了一箩筐债。张同双也因为没有还清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的1000块钱无息贷款,毕业时只能拿到毕业证的复印件。

蔡艳红嫁给其貌不扬、家庭负担沉重的张同双,很多人不理解。而她看重的是张同双的老实厚道和对航天事业的执著,从小就梦想当兵的她最终选择了这个“大洋追星人”。

去年10月,张同双经历了“追星”6年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神舟号”飞船测控任务前三小时,测量船光姿(光测船姿)部门的电视系统数据处理板和波门板出现故障。身为光姿组组长的张同双和同事们及时查找原因,不到2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这一次,他们取得了21组有效数据,保障了飞船测控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他所钟情的航天测量事业上,张同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但差点与妻子作生死别离,又令他心中百感交集。

“今年冬天是十多年来最冷的,而艳红在条件简陋的娘家养病,”张同双说起妻子病情恶化的原因,言外之意,怪自己没能好好照顾妻子。

为妻子的病,32岁的张同双头上已愁出不少白发。然而,搞远洋测量这一行,注定了张同双做不了一个顾家的男人,在人生的许多重要时刻,他都不能和妻子厮守在一起。

一年365天,张同双有200多天不在家里。除了出海执行任务,张同双还要随船维修设备,去外地学习、进修,与妻子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去年10月,张同双连续参加了“神舟号”和“中星22号”两次测控任务,一去就是四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妻子的病情加重直到病危,正是在对妻子深深的歉疚中,张同双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测量技术人才。入伍6年来,张同双先后参加了“风云”、“东三”、“澳星”、“神舟”号飞船等10次重大试验任务。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和航天基金奖,并多次被评为基地优秀科技干部,1995年他入了党,1997年还被选进了基地人才库。

1993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张同双选择了部队。来到国防试验基地,他被分配到某测量船的光姿部门工作。

远洋测量船对卫星实施跟踪、测控,首先需要对船体的位置、姿态有精确的控制。张同双所在的光姿部门,主要任务就是通过718经纬仪这一关键设备观测太阳和其他恒星来确定船姿数据,为跟踪测控卫星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同时也为其他测量设备提供校准。

张同双是船上出了名的“老实人”,也是爱钻“牛角尖”的人。1994年执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测控任务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718经纬仪白天测日性能较差,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他撰写了一篇关于白天测日的论文,后来在操作中得到了应用。

工作成绩突出的张同双不久后就担任了718技术总负责人,去年五月,他又被任命为光姿组组长。

1999年执行海上校飞任务期间,任务海区天气条件很差,718经纬仪无法正常测星。他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测星方法──人工判读法。在权威机构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有关技术难题很快被攻克,并在海上校飞任务中得到验证,测量精度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自担任技术总负责人以来,张同双先后发现和排除了718经纬仪工控机、电视、编码器、传动、激光、圆顶等分系统故障或隐患共60余次,他们的测量船精确地记录下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的轨迹……

船上的同事为同双的女儿起了个小名“中星”。一如这名字所包含的深情,蔡艳红将全部身心都给了张同双,给了张同双所从事的航天测量事业。

从嫁给张同双的第一天起,蔡艳红就做好了和丈夫过苦日子的准备。1995年中秋他俩结婚时,蔡艳红把娘家给自己的2000块钱陪嫁交给张同双还了母亲治病时欠下的债。

1996年的夏天,蔡艳红来到部队驻地随军。为了还清同双家的债,帮助生活贫困的哥哥,他们省吃俭用:张同双一年到头穿军装,蔡艳红没买过一身像样的衣服。别人家里淘汰了破旧家具堆放在外面,他们捡回来用。对此,蔡艳红没有半点怨言。

1997年底,蔡艳红查出患了肾炎。就在急需要钱治病的时候,蔡艳红仍然想到帮助生活更困难的亲人,自己的病一直没有根治。二嫂10多年没有回云南老家,想回家又缺钱,她知道后马上寄了1000块钱回去;大姐的孩子考大学交不起学费,她又寄回2000块钱。

去年中秋,蔡艳红病情加重。为了节省开支,蔡艳红坚持要回泗阳老家养病。张同双拗不过妻子,狠下心把她送回娘家,买了几箱生理盐水、葡萄糖吊瓶搁在家里,自己回到基地为新的任务做准备。张同双走时,蔡艳红叮嘱他:不要因为自己的病给部队添麻烦。

在蔡艳红心里,家里的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部队的事、丈夫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1998年上半年,船上搞设备改造,需要派人去长春光机所学习。张同双作为718经纬仪技术总负责人本应该去,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家庭困难没安排他去,张同双也想留在家多照顾一下妻子。蔡艳红知道后,硬是催着同双主动申请去了长春。

张同双爱钻研业务,有时船上干不完的活带回家来接着干。为了在家里工作方便,张同双一直想攒钱买台电脑,但又要省钱给妻子治病。蔡艳红了解丈夫的心思,逼着他花了5000块钱把这台电脑给攒出来。

26岁的蔡艳红,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军嫂”的意义,而部队和全社会回报给她的关爱也如潮水一样涌来。

2月23日,部队领导了解到蔡艳红病危的消息,立即派人把她从泗阳接到无锡解放军101医院,并决定要尽一切可能挽救这位好军嫂的生命。

无锡、南京等地的新闻媒体报道了蔡艳红、张同双的事迹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热心的人们带着鲜花,带着捐款,不断涌往101医院看望蔡艳红。院方为保证蔡艳红的治疗和恢复,不得不把人们拒于门外。

在蔡艳红、张同双的家乡,从淮海战役时就有拥军传统的宿迁市,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20多万元。

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磊石专程从南京赶到无锡为蔡艳红会诊。黎院士仔细检查了蔡艳红的病情,并为她设计了治疗方案。这位74岁的老人表示,只要蔡艳红病情需要,他随时还可以再来。

热心人打电话到101医院,表示如果需要,他们愿意无偿为蔡艳红捐肾。31岁的退伍军人刘仲祥说:“为国家尖端科技做了贡献的科技干部的军嫂生了这样的病,我们要为她做点贡献。”

情浓于水。在人们的祝福和期盼中,蔡艳红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101医院正准备在她身体进一步恢复后为她换肾。张同双紧锁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了些。测量船政委朱洪仁深有感触地说,爱岗敬业,干起活来玩命的人,在船上不止张同双一个;在他们背后,更有许多军嫂正在像蔡艳红那样作着无私的奉献。正是有了这样的好干部、有了这样的好军嫂,远洋测量船才能踏浪追星,连续20多次圆满完成重大试验任务,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支尖兵队伍。

蔡艳红、张同双的事在基地传开后,基地的一些部门主动邀请张同双上岸工作。但是,要调到岸上工作的话,张同双说不出口。他说,船上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身为部门负责人,同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和众多并肩战斗的同事一样,张同双注定要在苍茫海天之间划下自己的生命轨迹,他知道,妻子深情和理解的目光,正凝聚在这道壮美的彩虹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